时间:2017-12-19 16:48来源:普瑞养生网
【名称】山柰
【异名】三奈子(《海上方》),三赖(《品汇精要》),山辣(《纲目》),三藏(《南越笔记》),沙姜(《岭南采药录》)。
【基原】为姜科山奈属植物山奈的根茎。
【原植物】
多年生草本。根茎块状,单个或数个相连,绿白色,芳香。叶2~4,贴地生长,近无柄#叶片近圆形或宽卵形,长7~20cm,宽4~12cm,先端急尖或近钝形,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上面绿色,有时叶缘及先端紫色,幼叶被短柔毛,后变无毛或背面被长柔毛;叶基部具苞状退化叶,膜质,长圆形,长1~5cm。穗状花序自叶鞘中抽出,花5~12,每花晨开午谢,小苞片披针形,长约25cm.绿色;花萼与苞片等长;花冠管细长,裂片窄披针形,白色,长1.2~1.5cm;侧牛退化雄蕊花瓣状,倒卵形,白色,唇瓣阔大,径约25cm,中部深裂,2裂瓣先端微凹,白色,喉部紫红色;能育雄蕊l,无花丝,药隔附属体正方形,2裂;子房下位,3室,花柱细长,基部具2细长棒状物,柱头盘状,具缘毛。蒴果。花期8~9月。
生于山坡、林下、草丛中,现多为栽培。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海南、云南、台湾等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高温湿润的气候和阳光充足的环境,较耐早,不耐寒,7、8月气温在30~36℃时生长旺盛。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富古有机质、疏松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
繁殖方法 用种子和根茎繁殖。种子繁殖:春季3月中、下旬播种,条播或点播,行距10~15cm,株距5~6cm。根茎繁殖:在收获时选留皮色鲜艳光亮,个子饱满而分芽多的根茎,贮于沙中越冬,于3月下旬至4月_甸折取一年生的根芽,用草木灰涂好伤口,随折随种,按20cm×20cm的行株距开穴,每穴种3段根茎。
田间管理 幼苗期中耕宜浅,并结合培土,封行后每隔2个月中耕除草1次。追肥分别于5、7、8月施堆肥或厩肥。遇雨季要及时排腺积水。
【采收加工】
l2月至翌年3月收获,挖取二年生根茎,洗去泥沙,剪去须根,切成1cm厚的薄片,铺在竹席上硒干。切忌火炕,否则易变成黑色,减弱香气。
【药材】
山柰Rhizoma Kaempferiae主产于广西。
性状 根茎横切片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2cm,厚2~5cm。外皮浅褐色或黄褐色,皱缩,有的有根痕及残存须根;切面类白色,粉性,常略凸起,习称“缩皮凸肉”。质脆,易折断。气芳香特异,味辛辣。
鉴别 1.粉末特征:类白色。淀粉粒众多,主为单粒,圆形、椭圆形或粪三角形,多数扁平,直径5~30μm,脐点、层纹均不明显。油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40~130μm,壁较薄,胞腔内含浅黄绿色或浅紫红色油滴。螺纹导管直径18~37μm。色索块不规则,黄色或黄棕色。
2.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醚10ml,浸泡30min,时时振摇,滤过。滤液挥去乙醚,残渣加5%香草醛硫酸溶液1~2滴,显紫红色(检查挥发油)。取本品粉末2g,加乙醇10ml,置水浴上加热回流10min,放冷,滤过。取滤液1ml,加3%碳酸钠溶液1ml,加热3min.放冷后,加重氯苯磺酸试液1~2滴,显红色(检查香豆素)。
3.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0.25g,加甲醇5ml,超声提取10min,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酯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5mg的溶液,作为对GF254簿层板上,以正己烷一醋酸乙酯(18:1)为展开剂,开展,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254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品质标志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规定: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4.5%(ml/g)。
【药理作用】
l.对单胺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从山杂根茎中提得反击对一甲氧基桂皮酸乙酯,是一种竞争型的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其抑制单胺氧化酶的IC50为6.8×l0-5mol/L。
2.抗癌作用 反式对甲氧基桂皮酸乙鬻具细胞霉括性,能明显抑制人宫颈癌传代HeLa细胞,其抑制HeLa细胞的lC50为35μg/ml。
3.对肠道平滑肌的作用 根茎煎刑0.25%~0.75%浓度对豚鼠离体肠管呈兴奋作用。而浓度增至1%~1.25%则出现抑制作用;其挥发油的饱和水溶被与煎荆的作用类似。
4.其他作用 山奈根煎剂试管内可抑制许兰毛癣菌及其蒙古变种、共心性毛癣菌、茧色毛癣菌等10种常见致病真菌。山亲热水提取物对犬弓蛔虫(Toxocara canis)幼虫有杀灭作用,有效成分为桂皮酸乙酯、对~甲氧基桂皮醮乙酯和~甲氧基桂皮酸。
【药性】
辛,温。归胃、脾经。
1.《品汇精要》:“味辛,性温,无毒。”
2.《本草汇言》:“味辛、甘,性温。入足阳明、太阴、厥阴经。”
3.《本草求真》:“专人胃,气味芳香。”
4.《本草再新》:“人心、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
温中,辟秽,消食,止痛。主治瘴疠,脘膜拎痛,霍乱吐蔼,食积,牙痛,骨鲠喉,跌打肿痛。
1.《品汇精要》:“辟秽气。作面脂,疗风邪,润泽颜色。为末擦牙,祛风止痛及牙宣口臭。”
2.《纲目》:“暖中,辟瘴疠恶气。治心腹冷气痛,寒湿霍乱,风虫牙痛,人台谙香用。”
3.《医林纂要》:“补肝,温中,除寒,去湿,杀虫。”
4.《药性考》:“疗血气胀,悒郁惆帐,亦治牙疼,雀斑。”
5.《岭南采药录》:“抬跌打伤,又能消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人丸、散。外用:捣敷;研末调敷,或搐鼻,或含漱。
【宜忌】
阴虚血亏及胃有郁火者禁服。
1.《药性切用》:“散气烈于甘橙,虚人不宜轻用。”
2.《广东中药》:“阴虚内热者不宜使用。”
【附方】
1.治心腹冷痈 山杂、丁香、当归、甘草等分。为束,醋糊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滔下。(《濒湖集简方》)
2.治感冒食滞,胸腹胀满,腹痛泄泻 山奈15g,山苍子根6g,南五昧子根9g,乌药4.5g,陈荣叶3g。研末。每次15g,开水泡或煎数沸后取计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3.治一切牙痛 三奈子二钱(用面裹煨熟),麝香半钱。为细末。每用三字·口噙温水,随牙痛处一边鼻内搐之,漱水吐去,便可。(《海上方》麝香一字散)
4.治面上雀斑 (山奈)同鹰龚、密陀僧、蓖麻子等分。研匀,以乳汁调之,夜涂旦洗去。(《纲目》)
5.治头屑 三柰、甘松香、零陵香(各)一钱,樟脑二分,滑石半两。为末。瘦擦且篦去。(《纲目》引《水云录》方)
【各家论述】
1.《奉草汇言》:“山紊暖中气,辟寒瘴之药也。辛温而香,去寒暖胃,凡人山行,宜常佩之。除瘴疠恶气,治心腹冷病,寒湿霍乱,停食不化,一切寒中诸证。”
2.《本草正义》:“山柰,味辛温面气芳香,辟寒行气,因亦与砂仁、蔻仁诸物相近,故治疗亦约略似之。又谓治风虫牙痛,则亦专行阳明,可作引经药,用与甘松同。必非辛温之物,可以独治阳明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