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草药大全 >> 仙人掌
中药大全 功效分类 归经分类 拼音查找 药性分类 药味分类 药用部位分类

仙人掌

时间:2021-01-28 20:16来源:普瑞养生网

【导读】仙人掌,具有行气活血、滋补健胃、清热解毒的功效。治心胃气痛,痞块,痢疾,痔血,咳嗽,喉痛,肺痈,乳痈,疔疮,汤火伤,蛇伤。

快速导航

仙人掌的植物形态

【别名】

风尾竻(《广东新语》),龙舌(《桂乎县志》),平虑草、老鸦舌(《南安府志》),神仙掌,霸王(《本草求原》),观音掌(《贵州民间方药集》),观音刺(《广西中兽医药植》)。

【成份】

茎、叶含三萜、苹果酸、琥珀酸。灰分中含24%碳酸钾。

【加工采集】

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全株。

【植物形态】

仙人掌

灌木,高1~3米。茎下部稍木质,近圆柱形,上部肉质,扁平,绿色,具节;每节卵形至矩圆形,长15~30厘米,光亮,散生多数瘤体,每一小瘤体上密生黄褐色卷曲的柔毛,并有利刺。叶肉质细小,披针形,先端尖细,紫红色,基部绿色,生于每个小瘤体的刺束之下,早落。花黄色,径达7~8厘米,单生或数朵丛生于扁化茎顶部边缘;雄蕊多数,数轮排列,花药2室;雌蕊1,花柱白色,圆柱形,通常中空,柱头6裂。浆果,肉质,卵圆形,长5~7厘米,紫红色,被细硬毛;种子多数。

野生或栽培。分布云南、四川、贵州、广东、广西、福建等地。

同属植物绿仙人掌亦同等入药。

【药用部位】

为仙人掌科植物仙人掌的根及茎。

仙人掌的功效与作用

【功能主治】

行气活血,清热解毒。治心胃气痛,痞块,痢疾,痔血,咳嗽,喉痛,肺痈,乳痈,疔疮,汤火伤,蛇伤。

1、腱鞘炎

选择一块面积稍大于腱鞘病变部位的仙人掌,除去毛剌,再将一面的表皮层刮掉,敷于病变部位,用医用胶布固定。隔日换一次新鲜的仙人掌,一般换几次,肿块便自动消失。

2、腮腺炎

取新鲜仙人掌嫩茎适量,除去其表面芒刺和绒毛,洗净捣烂,均匀地涂布于耳下肿胀处,纱布固定。每日换药两次。

3、烫伤、虫咬伤

用刀刮去仙人掌的外皮,捣烂后贴伤处,消毒包扎,治烫伤。全草捣汁敷患处,治蛇虫咬伤。

4、胃病、急性菌痢

取仙人掌根1~2两,配猪肚炖服,可治胃病。取鲜仙人掌1~2两,水煎服,治急性菌痢。

5、急性乳腺炎

仙人掌去刺捣烂,加入95%酒精50毫升调匀,外敷局部,每日两次。

6、冻疮

取仙人掌去剌,捣成糊状,敷于患处,外用纱布包扎,连续敷药5天后除去敷料。此法适用于Ⅰ~Ⅱ度冻疮(冻疮已溃破者不宜用此法)。

7、糖尿病病足

先用双氧水和生理盐水清洁溃疡面,清除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然后取新鲜仙人掌30克,去皮剌后捣烂成糊状,均匀外敷于患处,用纱布包扎。每天换药2~3次,连续5~7天。

8、化脓性中耳炎

仙人掌、蒲公英各等份,洗净后捣烂取汁,滴入耳内,每次2 4滴,每天2 3次。该方对化脓性中耳炎患者有良效,一般约需用药3至5天,具有不错的抗菌消炎和清热解毒效果。

9、流行性腮腺炎

将仙人掌适量捣烂,加入鸭蛋清少许,充分调和均匀,装瓶密封备用。治疗时,将药糊摊于厚的消毒纱布上,视患者腮腺部位肿大范围而选择贴药面积的大小。单侧发病贴单侧,双侧发病贴双侧,每天换药1次。用药及时者,一般2次即愈。

仙人掌的药理作用

1、降血糖:早在20世纪初,就有人发现仙人掌的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特别是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能有效地的降低血糖浓度。

2、延缓衰老:仙人掌除含有机体必须的全部氨基酸,还含有较高的Zn、Mn、Sr、Cr、Cu、Co等微量元素。它们是酶和维生素必须的活性因子,因其参与核酸代谢,从而影响机体的生长发育及寿命。其次仙人掌中含较高维生素E和多糖类物质,具有抗氧化能力,延缓衰老。

3、降血脂:仙人掌所含的维生素能抑制脂肪、胆固醇的吸收,起到降低血脂的作用。

4、消炎作用:民间常有利用仙人掌治疗炎症、疼痛、皮肤瘙痒等症,是因从仙人掌中提取芳香族胺和糖类起作用。另外,仙人掌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仙人掌的各家论述

①《本草求原》:"消诸痞初起,洗痔。"

②《分类草药性》:"专治气痛,消肿毒、恶疮。"

③《贵州民间方药集》:"为健胃滋养强壮剂,又可补脾,镇咳,安神。治心胃气痛,蛇伤,浮肿。"

④《民间常用草药汇编》:"为解热镇静剂。治喉痛,疗疔毒及烫伤,又治精神失常。外用治小儿急惊风。"

⑤《陆川本草》:"消炎解毒,排脓生肌。主治疮痈疖肿,咳嗽。"

⑥《中国药植图鉴》:"外皮捣烂可敷火伤,急性乳腺炎,并治足胝。煎水服,可治痢疾。"

⑦《湖南药物志》:"消肿止痛,行气活血,祛湿退热,生肌。"

⑧《闽东本草》:"能去瘀,解肠毒,健胃,止痛,滋补,舒筋活络,疗伤止血。治肠风痔漏下血,肺痈,胃痛,跌打损伤。"

⑨《广西中草药》:"止泻。治肠炎腹泻。"

仙人掌的性味归经及副作用

【性味】

苦,寒。

①《本草求原》:"寒。"

②《岭南采药录》:"味苦涩,性寒,无毒。"

③《陆川本草》:"性凉,味酸。"

【归经】

心;肺;胃经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鲜者1~2两;研末或浸酒。外用:捣敷或研末调敷。

【宜忌】

①《岭南杂记》:"其汁入目,使人失明。"

②《闽东本草》:"虚寒者忌用。并忌铁器。"

扩展阅读:虎杖 | 莲子 | 槟榔 | 狼毒 | 白兰花 | 

相关阅读
仙人掌图谱大全
本类排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