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中草药大全 >> 鸭跖草
中药大全 功效分类 归经分类 拼音查找 药性分类 药味分类 药用部位分类

鸭跖草

时间:2020-10-23 16:26来源:普瑞养生网

【导读】鸭跖草又名竹鸡草、地地藕、鸭食草、竹叶菜、鸭脚草、鹅儿菜,为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的干燥地上部分,全国各地均产。能清热解毒、利水消肿。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快速导航

鸭跖草药材性状植物形态

【中药名】鸭跖草 yazhicao

【别名】竹鸡草、地地藕、鸭食草、竹叶菜、鸭脚草、鹅儿菜。

【英文名】Commelinae Herba

【药用部位】鸭跖草科植物鸭跖草Commelina communis L.的地上部分。

【药材性状】长可达60厘米,黄绿色或黄白色,较光滑,茎有纵棱,直径约0.2厘米,多有分枝或须根,节稍膨大,节间长3~9厘米,质柔软,断面中心有髓。叶互生,多皱缩、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卵状披针形或披针形,长3~9厘米,宽1~2.5厘米,先端尖,全缘,基部下延成叶鞘,抱茎,叶脉平行。花多脱落,总苞佛焰苞状,心形,两边不相连,花瓣皱缩,蓝色;气微,味淡。

【植物形态】一年生草本。茎圆柱形,肉质,长30~60厘米,下部茎匍匐状,节常生根,节间较长,表面呈绿色或暗紫色,具纵皱纹。叶互生,带肉质,卵状披针形,先端短尖,全缘,基部狭圆成膜质鞘。总状花序,花深蓝色,着生于二叉状花序柄上的苞片内,苞片心状卵形,端渐尖,全缘,基部浑圆,绿色,花被6,2列,绿白色,小形,萼片状,内列3片中的前1片白色,卵状披针形,基部有爪,后2片深蓝色,成花瓣状,卵圆形,基部亦具爪,雄蕊6,后3枚退化,雌蕊1。蒴果椭圆形。

【产地分布】生于田野间。分布于全国大部分地区。

【采收加工】春、秋季采收,晒干,除去杂质,洗净,切段,晒干。

鸭跖草的功效与作用

【性味归经】性寒,味甘、淡。归肺经、胃经、膀胱经。

【功效与作用】:行水,清热,凉血,解毒。治水肿,脚气,小便不利,感冒,丹毒,腮腺炎,黄疸肝炎,热痢,疟疾,鼻衄,尿血,血崩,白带,咽喉肿痛,痈疽疔疮。

《本草拾遗》:“主寒热瘴疟,痰饮,丁肿,肉症涩滞,小儿丹毒,发热狂痫,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

《日华子本草》:“鸭跖草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滇南本草》:“补养气血,疗妇人白带、红崩,生新血,止尿血、鼻衄血、血淋。”

《品汇精要》:“去热毒,消痈疽。”

《纲目》:“消喉痹。”

《本草推陈》:“对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发高热,大量用之。又用于急性传染性热病,发热、神昏、心脏衰竭。”

《四川中药志》:“能清热利尿,润肺。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小便淋漓作痛。”

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治心脏性水肿,脚气水肿,肾炎水肿,尿路感染及结石。”

【临床应用】用量15~30克,鲜品60~90克,内服煎汤,或捣汁,治疗感冒、高热不退、咽喉肿痛、水肿尿少、热淋涩痛、痈肿疔毒。外用:捣敷或捣汁点喉。 治疗麦粒肿:取洗净的鲜鸭跖草茎1枝,用手挟持呈45°角置于酒精灯上燃烧上段,即可见下段有水珠泡沫液体沸出,随即将沸出的液体滴于睑及睑缘(麦粒肿之局部肿胀处及周围),睑皮表面也可趁热涂之。滴药前选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涂药后患者有舒适感,无需冲洗或作任何其他处理。

【药理研究】有抗菌、抗内毒素及镇痛作用。同属植物Commelina pallida茎叶的水浸剂或煎剂能兴奋子宫、收缩血管,并能缩短凝血时间。

【化学成分】花瓣含鸭跖草黄酮苷,是一种黄色的色素。另含左旋-黑麦草内酯、无羁萜、β-谷固醇、鸭跖兰素、鸭跖黄酮苷、哈尔满等成分。

【使用禁忌】脾胃虚寒者慎服。

鸭跖草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以平板打洞法或试管稀释法试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鸭跖草煎剂极敏感,绿脓杆菌、宋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轻度敏感;对志贺痢疾杆菌、八联球菌、大肠杆菌、枯草杆菌等多种细菌亦有抑制作用。但对甲型链球菌、副伤寒杆菌、福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无抑制作用。

2.抗病毒作用

鸭跖草水煎剂,对流行性感冒病毒PR,株所致的小鼠肺炎死亡有明显保护作用。在稀浓度时,对沪防27—29·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血凝素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本品水煎液,对鼻病毒N。株有抑制作用。

3.解热作用

鸭跖草有明显的散热作用。药理实验证明,鸭跖草能抑制给家兔注射过期疫苗引起的发热。临床观察也证明,本品有缓和持久的降温作用。

4.保肝作用

鸭跖草水提物在体内可显著降低四氯化碳和乙醇所致小鼠血清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的升高,表明鸭跖草水提物对小鼠四氯化碳和乙醇所致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5.对血糖作用

鸭跖草的甲醇提取物具有抑制α一葡萄糖苷酶的作用,有降低血糖作用。从甲醇提取物中可分离出1种吡咯烷生物碱和4种氮杂环乙烷生物碱。当以淀粉、麦芽糖及蔗糖为作用底物时,这些成分对粗提的猪小肠α—葡萄糖苷酶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但对市售商品酶的抑制作用较弱。

鸭跖草临床应用

【临床应用】

1.风热感冒、高热烦渴。本品清热泻火力强,治风热感冒初起,可配银花、连翘薄荷等药用;治热入气分高热烦渴,可配石膏知母芦根等用。

2.咽喉肿痛、痈疮疔毒。本品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用于热毒咽喉肿痛,常配板兰根、玄参等药用;用于痈疮疔毒,可配紫花地丁、野菊花等药用。

3.水肿尿少、热淋涩痛。本品甘淡而寒,既能淡渗利水以消肿,又能清泄湿热以通淋。治湿热水肿尿少、热淋涩痛,可配浮萍白茅根等药用。

【古籍摘要】

1.《本草拾遗》:“主寒热瘴疟,痰饮,疔肿,肉癥滞涩,小儿丹毒,发热狂痛,大腹痞满,身面气肿,热痢,蛇犬咬,痈疽等毒。”

2.《日华子本草》:“鸭跖草赤小豆煮,下水气湿痹,利小便。

鸭跖草附方

治小便不通:竹鸡草一两,车前草一两。捣汁,入蜜少许,空心服之。(《濒湖集简方》)

治五淋,小便刺痛:鲜鸭跖草枝端嫩叶四两。捣烂,加开水一杯,绞汁调蜜内服,每日三次。体质虚弱者,药量酌减。(《泉州本草》)

治赤白下痢:蓝姑草,煎汤日服之。(《活幼全书》)

治黄疸性肝炎:鸭跖草四两,猪瘦肉二两。水炖,服汤食肉,每日一剂。(《江西草药》)

治高血压:鸭跖草一两,蚕豆花三钱。水煎,当茶饮。(《江西草药》)

治水肿、腹水:鲜鸭跖草二至三两。水煎服,连服数日。(《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吐血:竹叶菜捣汁内服。(《贵阳民间药草》)

治沙鼻不时流血、鼻衄;地地藕,煎汤三次服。(《滇南本草》)

治喉痹肿痛:㈠鸭跖草汁点之。(《袖珍方》)㈡鸭跖草二两。洗净捣汁,频频含服。(《江西草药》)

治小儿丹毒,热痢以及作急性热病的退热用:鲜鸭跖草二至三两(干的一两),重症可用五至七两。水煎服或捣汁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关节肿痛,痈疽肿毒,疮疖脓疡:鲜鸭跖草捣烂,加烧酒少许敷患处,一日一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治急性血吸虫病:鲜鸭跖草,洗净,每天五至八两,煎汤代茶饮,五至七天为一疗程。(《全展选编·传染病》)

治手指蛇头疔:鲜鸭跖草,台雄黄捣烂,敷患处,一日一换。初起能消,已化脓者,能退癀止痛。(《泉州本草》)

扩展阅读:黄连 | 瓜蒌 | 寻骨风 | 六棱菊 | 海桐皮 | 

相关阅读
鸭跖草图谱大全
本类排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