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1-05 10:12来源:普瑞养生网
中医所说的药引子是什么意思?顾名思义,药引子的作用无非是可以使“主药”的效力发挥得更好一些。其实生活中就有很多常见的药引子,那么怎么样。
一、什么是药引子
说到吃药,我们大多都是白开水送服。其实,这里面也是有讲究的。例如在吃中成药时,活血药可用酒送服,补肾药应用淡盐水送服。这里的酒和淡盐水扮演的便是药引子的角色。
药引子与中医归经理论密切相关。归经常与性味并提,其中“归”即归属,经即人体的脏腑、经络。归经把药物的作用与人体的脏腑经络密切联系起来,以说明药物作用对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从而为临床辩证用药提供依据。
在长期的实践中,医学家们发现一种药物(食物)吃下去,某些脏腑经络会有较明显的感觉,于是就可以判定该药物(食物)归属于这些脏腑经络。
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药引子其实就是中医引药归经的俗称,主要作用是引导其他药物的药力到达病变部位或某一经脉。这样把药物成分集中到病变部位,就能起到引导、增强疗效的作用,有时还能起到缓和药性、保护脾胃、解毒以及矫正味道等作用。
二、药引子的作用
增强疗效。治疗风寒感冒的中成药,用热乎的姜汤送服能增强疏散风邪的作用;或吃完药喝上一碗热稀粥,既暖胃又发汗,都能增强药物的疗效;健脾胃助消化的中药汤剂,常放入大枣;产后淤血多、乳汁少等,常会用到生化颗粒或生化丸,最好用红糖送服,以增强补血散寒、祛淤的功效。
直达病处。服用治疗肾虚的中药或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左归丸、大补阴丸等,最好用淡盐水送服。中医认为,盐味咸,可引药入肾,作为药引能帮助药物直达病变处,更好地发挥补肾的作用。
此外,在中药汤剂中,还有些特定的“引经药”。如头晕脑涨等头部不适,常用荷叶、菊花,病位在胸部常用桔梗、瓜蒌,在两侧胁肋常用柴胡、青皮,在腰部常用杜仲、川断,在上肢常用桂枝、桑枝,在下肢常用牛膝、木瓜,都能使药效“瞄准”病变处。
缓解“毒性”。清热解毒药药性寒凉容易伤胃,含贝壳矿石类的中药较难消化,都需要用米汤送服,可减少药物对胃肠的刺激,顾护胃气。应用甘遂、大戟等有毒或烈性药物时,常常用红枣做药引,缓解毒性。
三、生活中常见的药引子
1.食盐。咸、寒,入肾、胃、大肠经,有清水、解毒功效。治疗肾阴亏虚的六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宜用淡盐水水送服,取其咸能入肾。
2.生姜。辛、微温,入肺、脾经,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咳、温肺止咳功效。治疗风寒感冒、胃寒呕吐时,常用生姜3-5片为引,以增强疗效。
3.葱白。辛、温,入肺、胃经,有散寒通阳、解毒散结功效。治疗感冒风寒、小便寒闭不通时,常用葱白5-7根为引。
4.灯心草。甘、淡、微寒,入心、小肠经,能清心除烦,利尿通淋。治疗心火元盛、小便短赤时,宜用灯心草一小把为引。
5.粳米。甘、平,入胃经,有益气健胃功效。治疗火热病证需用大剂量苦寒药物时,以防苦寒败胃,常取粳米一小撮为引,以顾护胃气。如清暑解热的白虎汤。
6.大枣。甘、温,归脾、胃经,能益气补中、养血安神,调和药性。使用峻烈药物(如甘遂、芫花、大戟)时,常取大枣10-15枚缓和药性,以防止中毒。
7.蜂蜜。甘、平,入肺、脾、大肠经,能滋养、润燥、解毒。治疗肺虚燥热、肠燥便秘病证时,常用蜂蜜1-2汤匙为引。
8.食醋。酸、平,有散瘀止痛、收敛固涩功效。治疗妇女带下、血热崩漏、蛔虫腹痛病证时,常取食醋1汤匙作药引。
9.红糖。甘、温,能补中、祛瘀。治疗产妇恶露不畅、少腹冷痛病证时,常取红糖20-30克为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