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顺天时养生 如何才能顺天时养生

时间:2024-12-21 16:36来源:普瑞养生网

阴阳的协调与平衡是养生的基础,而保守和维护人体阴阳的平衡与协调,就不能不考虑四时节气变换所引起的外在阴阳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于人体阴阳的影响。《黄帝内经》曰:“智者之养生也,必须四时而适寒暑……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灵枢·本神》)这样,顺天随时就成为养生的基本原则。

《周易》卦象中的十二月养生

在六十四卦中,有反映阴阳消长的十二辟卦,又名十二消息卦、十二月卦、候卦。辟,《尔雅·释诂》曰:“辟,君也。”君即主,就是说这十二卦为十二月之主。十二辟卦取自六十四卦中十二个特殊的卦形,配合一年十二个月的月候,指示自然界万物“阴阳消长”的意义。在一个卦体中,阳爻去而阴爻来,称为“消”,阴爻去而阳爻来,称为“息”。简言之,即“阳盈为息,阴虚为消。”所以十二辟卦也被称为十二消息卦。

复卦一阳息阴 建子 十一月

临卦二阳息阴 建丑 十二月

泰卦三阳息阴 建寅 正月

大壮卦四阳息阴 建卯 二月

夬卦五阳息阴 建辰 三月

乾卦六阳息阴 建巳 四月

姤卦一阴消阳 建午 五月

遯卦二阴消阳 建未 六月

否卦三阴消阳 建申 七月

观卦四阴消阳 建酉 八月

剥卦五阴消阳 建戌 九月

坤卦六阴消阳 建亥 十月

以泰卦、大壮卦、夬卦配春,以乾卦、姤卦、遯卦配夏,以否卦、观卦、剥卦配秋,以坤卦、复卦、临卦配冬。由复卦至乾卦六卦表示阳爻逐渐增强,阳爻自下而上不断增长,此为阳息的过程。自姤卦至坤卦六卦,表示阴爻逐渐增加,阴自下而上逐步增长,此为阴消的过程。乾坤二卦为消、息之母。

在《周易》看来,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为宇宙整体的一个成员。而天地万物的运行本身是有规律的。《丰·彖传》曰:“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天地万物的运行是随时而行,是有节律的。人的一切行为、活动都必须与宇宙大系统的秩序、节律相协调,才能顺利通达,才能取得成功。《大有·彖传》曰:“应乎天而时行,是以元亨。”“大有”的“元亨”就在于它应乎天时。所以应乎天时,随时而行,则无有不利,则其道光明。《彖传》曰:“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动静不失其时,其道光明。”《系辞下传》也说:“变通者,趋时者也。”“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一切变通,都须随时而行,人体养生,当然也不例外。

顺应四季来养生

自然界有四季,春主生,夏主长,秋主收,冬主藏。适应四季节候的变化,四季养生各有不同。简括而言,即是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

春季是万物生长发育的季节。《尚书大传》说:“东方为春,春者出也,万物之所出也。”《黄帝内经》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回大地,万物从冬眠中苏醒,大自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此时人体之阳气也顺应自然,开始向上、向外舒发。《汉律志》说:“当审时气,节宣调摄,以卫其生。”春季养生首先要把握春令之气升发舒畅的特点,节制和宣达春阳之气。从生活起居上讲,应当晚睡早起,散披长发,舒展形体,信步缓行于庭院之中,使血液畅通,气血调和,精神怡悦。从饮食上讲,根据春季阳气升发、人体代谢开始旺盛的特点,饮食宜选辛、甘、温之品,忌酸、涩;宜清淡可口,忌油腻、生冷之物。初春阳气初发,辛、甘之品可发散为阳以助春阳,而温食则利于护阳,如葱、枣、花生等皆宜。春为肝气当令,肝过旺则克脾,使中土衰弱,不利健康。所以,张仲景说:“春不食肝”(《金匮要略》)孙思邈也说:春日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千金要方》)从精神上来讲,更应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以“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为原则。

夏季是一年阳气最盛的季节,人体阳气此时最易发泄。《黄帝内经》曰:“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成秀,使气得泄,若所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夏季天阳下济,地热上蒸,天地之气上下交合,各种植物大都开花结果了,因而是万物繁荣秀丽的季节。夏季气候炎热,是人体新陈代谢最旺盛的时期。人在夏季,心火旺,肺气衰。从生活起居上讲,宜晚睡早起,顺应自然,保养阳气。晚点入睡,可以顺应自然阴气的不足;早点起床,可以顺应阳气的充盈。从饮食上讲,夏季的饮食要多辛、温,少苦、寒,节冷饮。夏为心气当令,张仲景说:“夏不食心。”(《金匮要略》)孙思邈认为,夏季宜“省苦增辛,以养肺气。”(《千金要方》)少吃苦寒之食可避免伤阳气,多食辛味食物以养肺气,可以避免心火过旺而制约肺气的宣发。因为夏季心旺肾衰,所以虽大热不宜暴食冷饮。从精神上来讲,夏季神气调养要做到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怀宁静,要使精神像含苞待放的花朵一样秀美,切忌发怒,以使肌体气机宣畅,通泄自如。

秋季,自然界的阳气开始收缩,阴气逐渐增长,碧空如洗,地气清肃。《黄帝内经》曰:“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从生活起居上讲,根据秋季阳气由疏泄到收敛、闭藏的特点,应当做到“早卧早起,与鸡俱兴。”早卧,以顺应阴精之收藏,以养“收”气;早起,以顺应阳气的舒长,使肺气得以舒展。从饮食上讲,秋季应当“少辛增酸”。秋为肺气当令,故张仲景说:“秋不食肺。”(《金匮要略》)以免食肺而增肺气之淫。肺主辛味,肝主酸味,辛能胜酸,故秋季要减辛味以平肺气,增酸味以助肝气。从精神上来讲,秋季万物开始凋零,容易使人产生伤感之情,所以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神敛气,以减缓肃杀之气对于人体的影响。

冬季阴气盛极,草木凋零,昆虫蛰伏,万物收藏。与之相应,人体新陈代谢也处于缓慢的水平。所以,避寒就温,敛阳护阴,以使阴阳相对平衡,是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黄帝内经》曰:“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者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从生活起居上讲,要适应冬季之闭藏特征,应当“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早睡以养人体之阳气;迟起以待日出,为的是养阴气。从饮食上来讲,冬季是肾主令之时,肾主咸味,心主苦味,咸能胜苦。所以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其心气,这样可使心气坚固。从精神上来讲,冬季应当保持精神安静自如,含而不露,好像把个人隐私收藏起来那样,秘而不宣。另外,冬季切勿使情志过极,以免扰阳。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生物变化的总规律,而养生者必须遵循这个规律。四时养生总的原则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黄帝内经》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事矣。”(《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春夏之时,自然界之阳气升发,万物生机盎然。养生者要顺时而养,这时就该充养、保护体内阳气,使之充沛。凡有耗伤阳气及阻碍阳气的情况皆应避免。这就是所谓的“春夏养阳”。而秋冬之时,万物敛藏。这时养生就应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收藏阴精,使精气内聚,以润养五藏,抗病延年。这就是所谓的“秋冬养阴”。杨上善说:“圣人与万物俱浮,即春夏养阳也;与万物俱沉,即秋冬养阴也。”(《内经·太素顺养篇》)清代高士宗也说:“圣人春夏养阳,使少阳之气生,太阳之气长。秋冬养阴,使太阴之气收,少阴之气藏。养阴养阳,以从其根。”(《素问直解》)

阴阳规律是万物由生而死、由始而终的根本法则。人们顺应它,就会健康无病;违背它,就会患病夭折。所以,养生首先应当从顺阴阳、适寒暑做起,应当做到随时而应,以保持人体阴阳的平衡与和谐。

相关文章
本类推荐
本类排行
猜你喜欢